邢侗兄妹与武定州
钱杰
邢慈静白描观音
《滨州日报》“人文”副刊2024年10月24日刊登了王剑、李观伟撰写的《赵孟頫与千年古刹三学寺》(以下简称“三学寺”文)。文中数次提到德州临邑的一位文化名人——邢侗。邢侗与他的小妹邢慈静,均与武定州(今惠民县)有很深的渊源。
邢侗(1551—1612),临邑县邢柳行村人。字子原,号知吾,别号来禽济源山主,人尊称来禽夫子。明代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兼长书画。他自幼聪慧,万历二年(1574年)二十四岁,进士登第,旋授南宫知县,历官多地。万历十四年(1586年)三十六岁,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,官至四品。正在这年官运正旺时,他辞官还里,出仕凡十二年。乡居后,为娱亲老,兴筑“三夷园”,造景二十六。“来禽馆”为其第七景,是邢侗读书处,居此读书二十六年,终成诗文书画大家。万历四十年(1612年),夫子自理衣襟,正容端坐而瞑,享年六十二岁,葬于临邑城西南八里大卢家西南。今临邑县城建有邢侗公园。
据“三学寺”文载,万历初年,邢侗路过武定,曾宿于此寺,发现元代时期赵孟頫题写的石碑和匾额,当即嘱咐住持僧人将匾额妥为悬挂。万历十四年,邢侗辞官归乡,受离任知州李继美委托编修《武定州志》,再至三学寺,见该匾已悬挂于三学寺大殿之上,欣然作《三学寺赵文敏书额论》,附于《武定州志》卷四《建置志》之后。在这篇文论的最后,邢侗由此及彼、由物及人、由人及己,感慨道:世上韬光养晦之人,或者敛藏光彩之物,不被人所重视、认可的,岂止这一块匾额啊!
邢侗兄妹十人,八妹邢慈静,比邢侗小二十二岁。邢侗第一次在武定州三学寺赵孟頫题碑匾前感慨吟哦时,万历元年(1573年),他的这位小妹刚刚出生。
邢慈静幼年受伯兄邢倌的妻子杨氏影响,学习律诗。杨氏被邢慈静呼为“九嫂”,是无棣籍吏部尚书、知名学者杨巍“杨天官”的妹妹,颇具才德。姑嫂二人唱和应答,传为女性文学史上的佳话。青年时代,邢慈静则在长兄邢侗指导下学习书法绘画。邢慈静直到28岁才出嫁。晚嫁的主要原因是母亲万氏受到长女邢大姊不幸婚姻的刺激,格外疼爱邢慈静,发誓让她“非贵人不嫁”。
而这位终于出现的“贵人”,便是武定州人、新任山西大同知府马拯。
马拯,字吉甫,号镜石,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中进士,从知县做起,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,为官三十余年,两袖清风。他曾任辽东宁前兵备六年,在名将熊廷弼麾下,驻守山海关外辽宁兴城,同满族首领努尔哈赤部激战。约在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,马拯以勤勉政事殁于贵州布政使任上。邢慈静携幼子护夫灵柩千里还乡,出没惊涛骇浪、跋涉危山险径。她这一生说来挺坎坷的,晚年回到娘家寡居事佛,书斋名“芝兰室”。笔者藏有她的“白描观音”画作印刷品。她用自己头发绣的《发绣大士像》,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。其书画作品在世界各国博物馆多有收藏。邢慈静也是《武定明诗钞》收录的唯一女诗人。马拯和她的后人随她移居临邑。
说到“后人”,趣补几句闲话。
清人李百川写的《绿野仙踪》,受到郑振铎先生高度评价,将其与《儒林外史》《红楼梦》并称为清中叶“三大小说”。这部六十余万言的百回长篇小说,成书于乾隆年间,背景却为明嘉靖一朝。书里偏有个“现任山西太原府的公子,姓何,讳士鹤,就是武定府人”,跑到泰安狎妓胡闹。又干脆点出这位太原知府的大名——“原来这何士鹤,果然是太原府知府何栋的长子。在任七八年,赚了五六万两,着何士鹤入都,走动锦衣卫陆炳的门路,着写字嘱托巡抚,题升冀宁道”……(第四十七回)
关于生卒年和籍贯均不详的李百川,我曾有专文《读〈绿野仙踪〉,看那些山东故事》发表在2020年2月19日《农村大众》“悦读”副刊上。在那篇文章里,我推论李百川很可能是山西、直隶一带的北方人,甚或就是山东人。则“武定府”不知哪里开罪了这位才子,让他在这部传世作品中编排出这样不堪的何氏爷儿俩。但贪官“何栋”想来必不会是影射忠臣“马拯”;又以武定马家的高洁门风,邢慈静教育出的后代,也断然不会如“何公子”这副德行。
作者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