挥之不去的“基层焦虑”——再观《县委大院》-ag贵宾会

挥之不去的“基层焦虑”——再观《县委大院》
2022/12/31 逄春阶

挥之不去的“基层焦虑”

——再观《县委大院》

一部剧播出后,能引发大家的热议,说明点到了时代之穴。

《县委大院》这部基层政治题材类正剧,从总体上看,是成功的。成功在哪儿?胡歌、吴越等演员都很入戏,尽心尽力,成功还原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,特别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在推进拆迁、环保、维稳、医改、招商引资和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,各级官员的政绩观、百姓的价值观和企业老板的利益观,传递出历史发展皱褶里的温暖与阵痛。尤其让我关注的是,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,都不同程度地演绎出了各级官员“想干事”的焦虑。有些焦虑是完全可以化解,甚至是可以避免的。但复杂的环境却不允许,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。导演孔笙没有回避矛盾,从而保证了电视剧的品相。

让人讨厌的形式主义、教条主义是制造焦虑的原因之一。精准扶贫,“要”在精准,必要的形式要有,没有形式,也就无法识别。但扶贫干部给贫困户做顿饭,做完要上传照片;帮贫困户孩子辅导作业,要贫困户签字确认;给老百姓普法要照着原文念等,不切实际的做法,引起老百姓反感,扶贫干部也无奈,政策就是这样规定的,于是就硬着头皮跟着形式主义的节奏,焦虑着。处于治理体系末端的管理者,面对千头万绪的大活小活、面对五花八门的基层群众诉求、面对自身发展的要求,如何更好地融入百姓中,与之同频共振,难之又难。

在基层,有些干部官不大,摆的谱却很大,说白了,就是官僚主义的小丑一枚。供电所的曹所长,村里人求他,请他喝酒,第一书记小林不会喝酒,为了表示尊重,就喝了一口,但没有一口干掉。曹所长当场给脸子,以后处处使绊子。终于在一个酒场上,小林被灌得酩酊大醉,这才算“打成一片”了。面对这一切,你说不焦虑吗?不会喝酒还得罪了上级。有时得罪了人,还不知怎么得罪的。跟谁讲理去?谁听你诉说委屈?工商、公安、城管……一些官儿自己焦虑着,也让别人焦虑。我就见识过、领教过这些人,我也被他们弄焦虑过,对他们又恨又怜又无奈。

每个人都不是活在真空里。生活中,离不开油盐酱醋茶,工作中,离不开上下级、平级,怎么处,都是学问,都得讲究分寸。大学毕业不久给县长当联络员的林志为,那真是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。剧中有一个细节,小林跟县长一起坐电梯下楼乘车,在等电梯时,看到有人抱着的文件掉在地上,小林赶紧去帮着捡起来,结果电梯门关了,他只能坐下一趟。县长在车里等着,小林上车后,县长不悦:“以后不许让我等着你!”小林一脸惊悚地答应着。县长不是不知道小林为什么迟到,但她就是要耍一耍官威。刚入职的年轻人,每天就这样悬着一颗心,能不焦虑吗?

焦虑是会传染的,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。剧中有个驻村女干部在村里忙前忙后,还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,疲惫地拖着身子回到家,心情不好的丈夫与她吵,她无奈地争辩,结果就遇到了家暴。久而久之,焦虑会产生怨气和戾气,引发更大的矛盾,以至于酿成悲剧。

文弱的书生变得粗粝起来,柔弱的肩膀能扛事儿,敢发声,敢担当,最关键的是没有变得庸俗、粗俗、低俗,有尊严地站立在天地之间,这是我乐于看到的年轻人的状态。电视剧在这方面,有所呈现。比如县委书记梅晓歌保持长跑的习惯,那矫健的姿势,那一往无前的劲头,就很有象征意味。

风雨过后是彩虹,回头看一切过往,都是值得的。所有的历练都有了价值,焦虑也变成了营养。让年轻人在入职时少一些煎熬和心灵的伤害,是过来人应该做的,比如必要的心理辅导,比如必要的传帮带等。

焦虑的眼神,让人心疼。郡县治,天下安。化解基层焦虑应该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。《县委大院》的这一提醒,很有针对性。

(作者系山东省第一批签约艺术评论家,中国作协会员,大众日报高级编辑)

网站地图